导航
20 2022.04

阅读:

    畜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一、总体概况

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学科建设情况,研究生招生、在读、毕业、学位授予及就业基本状况,研究生导师状况(总体规模、队伍结构)

海南大学畜牧学科源于1978年的海南行政区农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专科)。2011年获批畜牧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立足海南,致力于培养能引领我国热带畜牧业生产、管理和科研,具有“三创”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优秀创新人才和复合应用型人才,为海南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畜牧学科现有3 个方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热带动物健康养殖。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方向包括动物遗传资源评价、保护与利用,热带动物生殖调控研究与应用等;动物营养与饲料方向包括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畜禽营养与生产等;热带动物健康养殖方向包括动物传染病的防治和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等。

本学科2020年建立海南省院士创新平台(张涌院士);2020年海南省储备人才团队基地(海南省委人才工作委员会)等省级科研平台;具有一支学科背景深厚、研究生指导经验丰富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具有较强的研究生指导能力,现有专任教师35人,其中正高8人、副高12人,29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71.42 %;专任教师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7人。

2021年学院共招收畜牧学硕士研究生19人。在读畜牧学研究生 43人。2021年共举行了2次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共授予畜牧学硕士学位4人。毕业研究生主要去向为升学或就职于畜牧相关的科研和企业等单位。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海南大学畜牧学科依托海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培养高素质畜牧人才。动物科技学院按照《海南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在学校多维协同、内生驱动的“三全育人” 一体化模式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思政观为引领,全面统筹学院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引导教职工明确育人目标,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有机结合,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个环节,有序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着力构建 “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面育人的工作格局。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严把意识形态关,强化研究生政治意识

严抓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丰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通过入学教育、专业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等教育环节,加强研究生爱校荣校意识和学术道德修养,引导研究生培养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学术操守。强化专题教育。结合重大节点围绕国家安全等主题,通过网络宣传、主题团日活动、知识竞赛、党日活动等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专题教育。充分激发研究生导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加强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责任落实,进一步完善研究生与导师联系交流机制,将导师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人,切实加强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守正创新,线上线下思想联动

积极利用新媒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加强学院微信、QQ空间、易班平台及线下的资源联动,充分整合资源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服务。

研究生会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途径,打造了集思想动态、学术考试、社会实践、宿舍文化、志愿服务、体育竞赛、优秀学子经验分享、安全知识教育为一体的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新媒体传播平台。通过网络、宿舍、实验室收集学生反馈的相关信息并分类反映给相关职能部门,为研究生提建议、反馈问题提供畅通的渠道。

3.注重团学组织及班级建设,提升研究生自我教育能力

加强团支部标准化建设,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鼓励研究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建设、理论学习、科技创新、文化交流、实践服务等富有思想性和教育性的主题活动,通过班团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以“青年大学习”为青年学生网络育人主阵地,学习率位局全校前列。

4.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提升课程育人质量

全面推行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广大教师深入发掘各类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研究生课程和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把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结合起来。在完成《动物繁殖学》、《动物营养学》、《普通动物学》和《环境卫生和畜牧场设计》示范课程思政的基础上,全面建设课程思政。组织全院教师结合《名师工作室》集体备课,建立《动物科技学院听课制度》。抓好教育教学各环节,提升课程育人质量。

(二)研究生党建工作

学院研究生党支部支部坚持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围绕学校党委的“六帮”工作指导思想,坚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部署、新要求,不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化党建各项主题活动,不断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

1.坚持对标看齐,闻令而动,把正“方向盘”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支部党员闻令而动,主动发声,录制视频号召所有同学感党恩、听党话、相信政府、相信人民、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安排。研究生同学们主动作为,协助疫情,受到多方好评。

2.严格对标建设,依规依矩,规范支部建设

严格落实党支部工作条例相关要求,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党支部。对标标准化党支部建设要求,支部严肃“三会一课”制度,严格时间标准,明确基本流程,不断提升“三会一课”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全体党员佩戴党员徽章已经成为自觉习惯。全体党员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有序开展“六帮”工作,同学们在严肃的党内生活中锤炼党性、提高觉悟,强化党员身份意识。

3.强化系统学习,多管齐下,提升理论修养

支部把从严从实开展理论学习作为抓好支部建设和党内活动的重要内容,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理论武装的首要位置,加强省级相关会议精神学习,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下功夫,结合学习实验生活谈学习体会。根据新时期研究生党员群体的时代特点,在落实线下学习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党建云平台开展理论学习。通过党员带动所有学生,从宿舍、实验室、班级等多渠道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导师选拔培训、师德师风建设情况,学术训练情况,学术交流情况,研究生奖助情况。

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设立学校学位委员会,学院成立分委员会负责学位授予工作。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文件,学校制定了《海南大学研究生学位申请科研成果基本条件》、《海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实施办法》《海南大学研究生教育督导工作条例》、《海南大学研究生基础奖助学金实施方案》和《海南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岗位聘任制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文件。学位点按照学院、学校的规章制度,严格进行导师遴选考评、研究生招生选拔、学籍管理与培养、毕业与学位授予等。

本学科紧密围绕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采取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以及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办法。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含课程学习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5学分,公共选修课程2学分,专业选修课程不少于7学分。

海南大学畜牧学科教师队伍中年轻教师偏多,学缘关系复杂,来自国内外18 所高校。针对教育背景和思维习惯的差异,通过培养年轻教师勤奋务实、勤学善思、潜心教书育人等优良品质,引导年轻教师培养优秀道德品质,积极塑造“天道酬勤,厚德载物”的学科文化气质。在导师的选拔培训方面,针对树德立人的培训,本年度学院与郭志勤、张沅等老一辈畜牧专家开展线上学术交流,结合自身成长,讲授我国畜牧业和海南畜牧业的建设和发展的光辉历程,弘扬正能量;针对研究生导师科研能力提升方面本年度学院共举办3场培训交流活动,提升导师的科研及培养学生的能力。

本年度学院针对2021级研究生新生开展实验技术及数据分析培训内容涵盖生物安全,仪器使用,实验技术和科技论文写作等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学术和实操能力。针对全体研究生召开集体例会增加学术交流,并且年底冬季小学期还邀请了华中农业大学赵书红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陈玉林教授针对畜牧学研究生作专业学术报告,增进了研究生对于动物育种和动物营养等学科前沿的了解。

通过研究生导师的师德师风建设,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明显。2021年,1人获得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资助,2021届研究生就业率100%。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情况。

本学位点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培养质量,按时高质量组织完成畜牧学硕士生的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和社会实践以及学术活动,确保培养过程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本学位点构建课程教学团队,打造高水平课程。每门课程一般安排3-4位专任教师授课,组建课程团队,对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方法等进行课程研讨,建立相对完善的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结合冬季小学期打造金课,将研究生课程纳入海南大学冬季小学期计划,邀请了国内知名高校、研究所专家学者为研究生授课,实行研一到研三全覆盖,专家学者们对专业前沿动态的领悟,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打造出《组学研究进展》、《反刍动物营养学》等一批金课。落实研究生课程思政和跨类选修课贯彻落实思政工作进课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组织教师进入课程思政示范课堂进行教学观摩、研讨,实行课程思政全覆盖。针对2021级畜牧学研究生设置人文社科类选修课。

加强对外交流制定教师交流计划,安排专项经费,积极鼓励教师通过会议、论坛、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对外交流。如与巴西圣保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多所国内外高校开展交流,在交流中,提升了教师的业务素质。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学科自我评估进展及问题分析,学位论文抽检情况及问题分析。

(一)学科自我评估进展及问题分析

  2021年本学位点研究生共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和省部级课题27项,以硕士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9篇;获批省级研究生创新项目1项。2名同学荣获海南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研究生称号。1名在读研究生担任兼职辅导员,为毕业研究生提供相应服务和指导。虽然研究生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研究生招生指标偏少,生源质量有待提升。畜牧学学硕招生指标偏少,招生规模亟需进一步扩大。从招收的考生综合情况来看,考生大多来自低一级的地方院校,其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外语能力、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方面都无法同本校或同级兄弟院校的优等生相比。

  2.科研平台建设基础薄弱。目前,本学位点已建立科研平台有“海南省热带动物繁育和疫病研究重点实验室”,海口市动物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等,建设了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包括动物遗传育种研究室、动物繁殖研究室、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室、畜产品加工研究室、动物传染病研究室、动物毒理研究室、动物药理研究室、动物病理研究室。但是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理科基地”、科研硬件条件指标方面处于劣势,国家级科研项目相对较少。

  3.研究生实践基地不足、实践基地规模偏小、基地教学条件有限等成了制约畜牧学高水平应用人才培养的瓶颈问题。

  (二)学位论文抽检情况及问题分析

   本学科专任教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从未出现教学、研究事故和学术不端行为。为保障研究生教育与培养质量,本学科严格按照《海南大学修(制)订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海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实施办法》,加强对开题报告、中期分流、科学研究、学位论文答辩等环节的考核。规范毕业论文评阅和答辩程序,完善学位授予的基本要求。学科所有研究生实行集体集中开题、集体集中中期考核、集体集中答辩制度;学位论文全员落实预开题、预答辩、相似性监测、内外双盲评审等环节,保障论文规范和质量。学位论文在历次学校、省及教育部抽查中合格率100%,学位论文盲审总体情况良好,优秀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改进措施

  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下一步思路举措。

  第一,积极进行产学研结合,使更多研究成果在畜牧业发展中发挥作用,并争取更多学位点建设资源。第二,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建设一批研究生教学实践基地,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关键是提高实践基地的指导能力,把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结合。同时导师指导团队下到企业,提高企业科研水平和增强企业产学研投入意识。第三,切实推进导师队伍建设,导师指导能力提升。严格遵循立德树人宗旨,按照科研教学业绩严格审核导师招生资格,建立师生定期交流机制,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农业农村学院、乡村振兴学院)
  • 院长邮箱:miao@hainanu.edu.cn  书记邮箱:yuxd@hainanu.edu.cn
  • 联系电话:0898-66279257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大学 邮编:570228
  • 美工支持/中旗网络
  • 海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