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学术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11 2020.08

阅读:

    林学院杜彦君博士在国际著名生态学期刊Functional Ecology发表论文

    近日,国际著名生态学期刊《Functional Ecology》(中科院二区,IF=4.43)在线发表了海南大学林学院“重要热带森林植物资源保育与创新利用”团队的研究论文“Flowering phenology of a widespread perennial herb shows contrasting responses to global warming between humid and non‐humid regions”。



    植物物候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功能性状之一,是构成生态系统功能各个方面的基础,也是决定物种分布的重要因素。研究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的种内变异性,有助于准确预测物候和评估气候变化对生物的潜在影响。然而,自然系统中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在种内的变异性依然不清楚,尤其是在大空间尺度上。以分布广泛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绶草(Spiranthes sinensis)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量化了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在沿气候梯度分布的群体之间的变异性。物候数据获取自1902–2017 年期间在东亚和澳大利亚东南部采集或拍摄的1681 份植物标本和野外照片,覆盖了8 个湿润区和8 个非湿润区。研究结果表明绶草盛花期在温度敏感性上表现出相当大的空间变异性,敏感性从提前5.16 ± 1.13 天/℃至推迟4.16 ± 0.90 天/℃。其中,绶草在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开花物候表现出对气候变暖最强的推迟效应。总体上,绶草开花物候的温度敏感性与所在气候区的年降雨量和干燥度呈显著的相关性,表明水分可获得性的减少可能降低了温度敏感性。更重要的是,湿润区与非湿润区之间表现出相反的对气候变暖的物候响应方式,即湿润区开花提前(均值:-3.57 天/℃),而非湿润区开花推迟(均值:1.25 天/℃)。本研究表明了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在不同分布区存在较大的种内变异性,并强调了土壤水分可获得性在气候变暖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非湿润区。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宋柱秋博士为第一作者,海南大学林学院杜彦君博士为论文第一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黄忠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北京师范大学付永硕教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叶万辉研究员、欧阳学军副研究员、李林副研究员参与了该项研究工作。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标本平台(NSII)等基金的经费支持。

“重要热带森林植物资源保育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是海南大学热带特色林木花卉遗传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团队之一。杜彦君博士于2018年4月以海南大学“D类高层次人才”引进,为该团队的骨干成员,已经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海南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林学Top 1 期刊)、 Functional EcologyJournal of BiogeographyScientific Reports、《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等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篇,其中第一和通讯作者SCI论文 6篇(一区2篇、二区4篇)。

1. 绶草标本的分布图

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农业农村学院、乡村振兴学院)
  • 院长邮箱:miao@hainanu.edu.cn  书记邮箱:yuxd@hainanu.edu.cn
  • 联系电话:0898-66279257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大学 邮编:570228
  • 美工支持/中旗网络
  • 海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