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19 2020.11

阅读:

    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巨晓棠教授课题组、阮云泽教授课题组招聘博士后启事

因科研工作需要,课题组拟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从事下面方向的研究工作。

一、研究方向、内容及要求:

(一)热带土壤-作物-微生物互作过程

以热区典型土壤-作物体系为研究对象,探索土壤-作物-微生物互作过程中微生物演变规律,定量施肥与关键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关系,探索热带土壤酸化治理的养分管理、改良技术和生物学综合途径,探索轮作与生物有机肥应用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土壤地力提升的影响。

(二)流域尺度氮磷养分流动与结构优化研究

以海南省典型流域为研究对象,定量种植-养殖-食物-景观流域氮磷养分的流动过程,探索制约提升养分利用效率和养分损失的关键环节,基于岛内人口数量和结构、合理膳食结构,探索岛内氮磷消费需求,定量食物链氮磷供需平衡关系,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促进岛内养分利用效率提升,改善岛内生态环境。

(三)农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与环境效应

研究典型气候-土壤-作物体系的碳氮转化、去向和损失途径,研究集约化农业生产中、协调生产目标、环境目标及土壤肥力的碳氮管理新理论、概念、方法和指标,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科学基础和解决方案。

(四)主要土壤-作物体系氧化亚氮(N2O)产生机制和减排措施

研究主要土壤-作物体系N2O的排放通量、特征、产生过程及主要控制因素,明确主要功能微生物组成及代谢途径;研发基于“4R”(Right amount,Right type,Right time,Right place)施肥技术的N2O综合减排措施;以实现集约化作物生产中N2O的有效减排、降低单位农产品的N2O排放量。

应聘要求:

1)符合海南大学《博士后管理办法》海大党办【201930号文件中,关于博士后的招收条件。

(1)具有或即将获得植物营养、土壤学、生态学、微生物学等农业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2)熟练掌握土壤、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等实验技能,熟悉相关仪器使用;掌握大数据汇总与模型分析等方法。

(3)熟悉R语言或掌握一种统计语言或工具者优先

(4)善于发现提出科学问题,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执行力强,有独立的科研工作能力和良好的英文读写能力,并且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过SCI论文。

招聘人数:4


二、聘期待遇与未来发展

(1)为博士后提供先进的实验平台、场所及研究环境;

(2)博士后在站工作时间为2年;薪酬按海南大学及海南省相关文件执行(23万/年+住房补贴(3000元/月),优秀候选者可以上浮,获得重大成果给予科研奖励;

(3)可在聘期内以项目负责人身份申请博士后基金(国家级海南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市各级课题;

(4)在站工作表现优秀者出站后可优先推荐留校工作。

三、工作地点

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

四、联系方式

热忱欢迎对课题组研究方向感兴趣的青年才俊加入我们团队,有意申请者请将个人简历(含教育经历、研究经历)、代表性论文和研究意向等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lity@hainanu.edu.cn(李婷玉),邮件主题请注明博士后申请+姓名。所有应聘材料我们会认真阅读并保密,一旦候选人确定后,将邀请您进行面试。

招聘时效:招满即止。


                        阮云泽教授简介

阮云泽教授主要从事土壤-微生物互作、土壤养分综合管理、土壤改良与修复技术的研究。中国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专家组成员,中国植物营养学会生物有机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多家国内外期刊审稿人,受聘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土壤修复首席专家,指导全省耕地地力提升与修复计划。主持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参与了国家科技部973、农业部行业专项、海南省耕地改良重大专项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任务20多项。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在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Applied Soil Ecology等顶级期刊,累计发表论文41篇,SCI共计12篇。相关研究成果、技术及产品被多家企业和农户采用,推广到海南、云南、广西等地。

                        巨晓棠教授简介

巨晓棠博士现任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领军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国际氮素协会东亚中心主任,中国土壤学会氮素工作组副组长。《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中国农业科学》、<Journal of Integrated Agriculture>、<Scientific Reports>编委。先后主持8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中挪)1项。先后在加拿大、德国、荷兰、美国、英国和挪威做访问学者或合作研究,多次受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报告。

发表SCI论文80多篇,包括4篇PNAS文章,1篇合作Nature文章,6篇被列入其学术领域中高被引论文。被SCI他引6500多次,单篇最高他引1300多次,H因子40以上。2014-2019连续6年进入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2017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第1完成人),2018年获土壤学会科技一等奖(第1完成人),2020年获第五届土壤学会奖。在氮素循环与环境效应方向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认可,为我国和世界其他集约化农田氮素优化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了重要科学基础。

就“农田生态系统氮素循环与环境效应”开展了三十多年的研究,主要理论和重要发现为:(1)揭示了集约化农田肥料氮、土壤氮和作物吸氮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了基于目标产量和维持土壤氮素平衡的“理论施氮量”概念和方法;发现了集约化长期耕作农田施氮量约等于作物地上部吸氮量的规律;(2)阐明了残留肥料氮对土壤氮库消耗的补偿机制,提出了“氮肥有效率”的概念和算法;(3)发现了中国北方旱作农田土壤强氨氧化诱导的土壤氧气消耗、亚硝态氮积累、导致反硝化过程产生N2O的机制,提出了强氨氧化导致N2O排放的“塞车理论”;(4)发现了北方旱作农田土壤具有较高初级矿化和硝化速率,较低固持和反硝化速率,导致土壤极易生成并累积硝态氮;阐明了北方旱作农田土壤硝态氮“持续累积与脉冲淋洗”的机制;(5)建立了我国首份完整的活性氮来源和排放收支清单,发现农户地块过小是限制我国科学施肥措施难以实施的主要因素,规模经营能够显著提高氮素利用率、降低氮素环境影响。

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农业农村学院、乡村振兴学院)
  • 院长邮箱:miao@hainanu.edu.cn  书记邮箱:yuxd@hainanu.edu.cn
  • 联系电话:0898-66279257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大学 邮编:570228
  • 美工支持/中旗网络
  • 海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