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活动 >> 正文
    学生活动

    访泰七日心得

    2005年03月18日 14:46

前言:04年底的印度洋海啸分秒之间就夺去了30万人的鲜活生命,泰国是这次海啸的受灾国之一。这篇短文就献给给了我那段美好记忆的泰国朋友们,愿他们一切平安、重建家园。 时间:2004.9.5~2004.9.12 地点:曼谷、芭堤雅、大城府 一、交通——让人欢喜让人忧 刚刚来到曼谷,就了解到曼谷的三多:“女人多、蚊子多、车子多”。其中最有感触的,莫过于“车子多”。 说到车子多,不能不谈到公路,曼谷的公路网不能说不发达。在曼谷,立交、高架桥、空中电车、高速路、地铁、火车应有尽有。从天上到地下整一个交通网。但是,曼谷车子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了道路增长的速度,所以塞车的问题就突显出来,尤其是在海口这个很少堵车的城市,碰到的那么长的“长龙阵”,还真有点不适应。 在曼谷,堵车的高峰时间一般是早上6:00—9:00、下午5:00—8:00,因为这是上班上学人流汇聚的高峰时段。所以,曼谷人一般要提前很早上班上学。工作的人还好,他们有私家车,中小学生可就有点惨了,他们要早早在家门口等校车,上了校车又开始在车上等。所以,曼谷的中小学生一般起床都很早,很多小孩子因为要早起床而哭鼻子。虽然堵车很普遍,但是,以堵车为由而迟到是不被接受的。在曼谷上班如果迟到要罚款,一般迟到一个小时罚50铢,相当于人民币10元钱。 有此经历的人都会了解,等车是极需耐心的。尤其是在曼谷这样经常堵车的城市,司机师傅们更需要耐心。所以我个人以为曼谷的交通广播台一定很有市场。曼谷的车速一般很快,大白天也常常看到一辆辆车子从耳边呼啸而过,晚上更不必说,我分析正是因为司机们在红绿灯口等了太久,人人都憋了一口气,一旦红绿灯放行的时候就开足马力,直奔下一个红绿灯口,再开始下一轮的漫长等待。 曼谷车子太多,准确地说,应该是曼谷的私家车多。曼谷人口600多万人,车子就有300多万,平均每两人一部车,可以想像一般的富裕家庭,五口人有五辆车,而且都是奔驰、宝马、劳斯莱斯、本田、丰田等高档车。街边经常看到卖车的商店以及等待买主的新车。曼谷街头的加油站和停车场也极多,尤其是停车场,大的有好几层。曼谷的车子为什么那么多呢?这也是我们刚到曼谷的疑虑。第一个原因当然是有钱。泰国虽小,但泰国的经济发展比我们要早,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过后,泰国政府用了两年的时间还清了欠美国人的钱,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所以泰国的农业、旅游业、手工业都很发达。作为泰国的首都,曼谷是泰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有钱人自然很集中。第二个原因,虽然泰国车价和中国差不多,但泰国车子的保养费用相对很低。中国人常说,买得起车养不起车。而在曼谷,养车一年仅需几千泰铢,而且泰国的驾照很好考,其中包括国际驾照。 曼谷的车子虽多,经常塞车,但交通秩序井然。我在曼谷呆了七天,从来没有看到一起交通事故,来追尾、蹭掉一点油漆等小事情也没碰上。比起国内的一些城市,车子虽不算多,但常常因为各种交通事故而塞车,不由得感触:车流压力下的秩序尤其珍贵。 接下来我要讲讲行人。有的人可能会想曼谷车子如此多,车速如此快,一定为曼谷的行人担忧。其实大可不必,曼谷有很多天桥,非常方便。我曾上过曼谷的一个天桥,从一个Shopping mall到对面的珠拉(音译)大学(CHULA UNIVERSITY)。走上台阶后发现有一段平行的电梯,你只需站在上面,就可以从天桥的一端到另一端,然后再下台阶。当时我就想:这段电梯应该是弥补行人上下台阶消耗的体能吧。曼谷的天桥对行人可真是体贴。 行人如果不走天桥一定会走人行横道,如果人流过多,灯亮了行人还未过完,可做个停车的手势,司机自然会放慢车速让你安全过去。所以我觉得在曼谷还真有点行人至上的味道。当然,请千万别在高速路上横穿马路。每届政府都把缓解交通拥挤问题作为大事来抓,但曼谷的车子的确增长的太快了。虽然给交通出行带来了不便,也引起了环保的问题,但至少可以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曼谷的有钱人越来越多,钱包也愈来愈鼓。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在泰国七天,在路上只看到三辆自行车。 二、曼谷――名副其实的国际城市 刚到曼谷的国际机场,就被这里的氛围所感染。不同肤色不同人种的人们把这里变成了一个比中国的菜市场还热闹的场所。接下来的几天里,坐车经过曼谷大大小小的街头,老外也随处可见,到显的我们象个泰国人。去商场买东西、去吃饭,服务员一上来就是扑天盖地的泰语,还有人向我们问路的。而且,这里可以看到很多外国知名公司的驻地和很多的国际学校。所以,曼谷人英文普及程度相当之高,我们所到之处一般都可以用英文随意交流。在我们所住的Prince hotel宾馆旁边有一家seven-eleven店,那里的两位收银员英文讲得极好听。当然,有的泰国人讲英文口音很重,讲起英文来像唱歌。 说曼谷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城市,不仅仅是因为以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曼谷人对外来人,没有歧视。在曼谷华人不是二等公民,不仅如此,在泰国的华人后代通过自己的艰苦创业大多发展得很好,赢得了很高的经济社会地位。更何况,我们伟大的祖国蒸蒸日上,更让在外发展的海外侨胞们无比安心。 三、大学——当之无愧的高等学府 在泰国七天一共参观访问了三所大学:法政大学、珠拉大学、大城府师范大学。法政大学是首先参观的大学,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太大了。法政的占地面积至少是海南大学的两倍,这里有很多的运动场和人工湖。我们有幸和法政大学Faculty of Engineering 和Faculty of Architecture进行交流。交流会后我们有幸参观了Faculty of Architecture学生的作品展,他们均用英文讲解,演示自己的作品,所以我相信这里的学生动手能力相当强。 法政大学特地安排我们在学生餐厅用餐。我们这才了解到法政的后勤管理情况。在国内,很多高校后勤社会化刚刚起步,尤其是海南大学后勤服务集团才刚刚挂牌不久,因此,法政的后勤管理经验更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们了解到法政是在曼谷亚运村的基础上扩建的,亚运村现在完全是学生住宿、运动、休闲的场所。这里的设施和服务质量都是高水平的。而且住宿费一般比校外便宜20%,因此学生们都喜欢入住这里,学生宿舍常常满员。乘车经过体育馆,以前亚运会的主会场已经成为了学生们的运动天堂。我们来时这里正在搞排练,一股年轻人的活力与朝气扑面而来。联想到国内一些城市体育设施闲置的问题,我个人觉得,运动设施与学校共赢是明智的选择,毕竟,学生们是最热衷运动的。 珠拉大学坐落于曼谷的闹市区,全称ChuLaLongHong,这是泰国第五世皇的名字。如果说法政是泰国的北大,那么珠拉便是泰国的清华。据在这里工作的陈博士介绍,Only Smart People Can Attend ChuLa University。所以,这里的学生就业率极高。我们乘车进入校园,整个校园给我的感觉是传统与现代的交汇。这有泰王的雕像和酷似皇宫的古老建筑,更有穿梭于各个建筑间的身着珠拉校服的学生。没错,曼谷的大学一般也有自己的校服,而我个人觉得珠拉女生的校服是最具时尚感的。 珠拉不仅是聪明人的学校也是有钱人的学校,绝大多数的学生开私家车上下学的。所以校内停满了小轿车,而且老师的车子少,学生的车子多,这跟国内有些不同。另外,我们还逛了校内的超市,发现超市里的绝大多数商品都印有“珠拉”的名字。这可算是很好的广告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珠拉的牌子的确吃香。我们访问珠拉大学的那天正好是周末,因此校内有个跳蚤市场,衣服、手饰、小吃、生活用品和各种小玩意,应有尽有,让人不由羡慕珠拉大学学生们的生活。 四、自然与人——和谐并存 泰国是个温度、湿度都很高的国家,因此这里也是植物的天堂,尤其是泰国的国花——莲花,简直随处可见。我常常在街头发现一个硕大的坛子,里面乘着水,几朵淡紫色的睡莲飘在上面,让忙碌的街道也温柔起来。曼谷的街头还有很多凤凰树、三叶梅以及叫不出名的花。参观水上市场的时候,发现水上渔民的小屋外摆满花盆,也常有插满鲜花的吊盆,泰国人对花的热爱可窥见一斑。尤其是当地小贩给我戴上有茉莉花香的由三种花串起来的传统花环时,一整天都感觉自己是最美丽的。 在曼谷的街头还经常可以看到鸽子,这是寺庙养的,没有人会捕杀。鱼也一样。我们在水上市场的时候,把面包丢下水,会有一群群硕大的鱼围拥上来。同样的,没有人会捕杀这些可爱的鱼。 五、海外乡亲——血浓于水的亲情 我们这次泰国之行,是受泰国海南会馆的邀请。这七天,他们为我们提供的优质服务和精心安排,让我们简直受宠若惊。我们一共有两次相聚的晚宴。晚宴上,会馆的各位元老们和我们这些年轻人坐在一起,吃在一起,乐在一起,他们虽然年过花甲,但却拥有一颗年轻的心。 这些在外打拼的老人们,曾经的风吹雨打,全都化作脸上的灿烂笑容。他们教导我们要心胸广大,荣辱不惊,教导我们发奋学习,珍惜光阴。他们就像我们的长辈,把他们自己最最宝贵的经验、经历,毫无保留地拿出来和我们分享,他们的笑容不仅留在了相册里,也永远地留在我的心里。 (文:马莉)

曼谷街头一景,照片中间是泰国的皇帝和他的妻子。

珠拉大学最富标志性的建筑。

大成府庙宇的一角,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

我与大成师范学院ISC(International Study College) 的学生在一起。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人民大道58号 (邮编:570228) 学院邮箱:rwcbxy@hainanu.edu.cn 院长信箱:rwyz@hainanu.edu.cn 书记信箱:rwsj@hainanu.edu.cn 综合办:0898-66289175 教务办:0898-66279134 学科与科研办公室(研究生):0898-66260275 传真:0898-66289175 

友情链接

微信公众号:海大人文青年 中国语言文字网 蓝网 当代文化研究网 海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国家社科基金委员会 海南省教育厅 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