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02 2022.03

阅读:

    海南大学园艺学院热带水果品质发育调控科技创新团队2021年发表4篇高质量SCI论文

    海南大学园艺学院热带水果品质发育调控科技创新团队长期从事园艺作物品质改善和抗逆研究。该团队成员2021年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连续在《Plant Physiology》(JCR1区,中科院1TOP期刊,IF2020=8.340)、《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JCR1区,中科院2TOPIF2020=5.753)、《Horticulturae》(JCR1区,中科院3区,IF2020=2.331)发表SCI论文4篇,在海南本地油茶植物种鉴定、紫外补光对设施黄瓜的驯化机制、芒果抗增强UV-B辐射逆境和非光依赖性花青苷合成机制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如下:

1.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在题为“Comparison of the Chloroplast Genome Sequences of 13 Oil-Tea Camellia Samples and Identifification of an Undetermined Oil-Tea Camellia Species From Hainan Province”的文章中,作者通过对13个油茶样品进行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后发现,13个样品在系统进化树上分成26个亚枝。相比起来自广西陆川的高州油茶(Camellia gauchowensis),越南油茶(Camellia vietnamensis)与来自海南未被鉴定的油茶种和来自广东徐闻县的高州油茶有着更近的亲缘关系。根据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显示,采自海南的油茶样品可能属于越南油茶,而越南油茶和高州油茶可能是同一个种。该研究为油茶优异种质的收集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团队在读博士研究生陈静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海南大学胡新文教授和团队成员周开兵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海南大学为唯一完成单位。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3389/fpls.2021.798581

2. Plant Physiology

在题为“Downsizing in plants - UV induces pronounced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absence of stress”的论文中,作者对播种后14天的黄瓜幼苗进行为期14天,每天4个小时的UV-A3.6 W m−2)和UV-B83.4 mW m−2)处理后发现,处理组植株相对于对照产生了明显的矮化,具有更小的株高、叶柄长度和叶面积,并且UV-BUV-A的处理效果更显著。此外,UV-A处理还显著提高了植株的叶片厚度,植株干重和根干重。UV处理没有显著改变叶片的光合作用相关参数(Fq'/Fm'qLNPQ),叶绿素含量,DNA二聚体含量(Cyclobutane pyrimidine dimersCPD)和植物激素含量(IAAIBAGAABA),说明当前研究的UV强度并没有对植物造成胁迫。然而UV处理显著增加了叶片的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显示出黄瓜幼苗良好的适应性,揭示了UV驯化和植物生长发育之间的紧密联系。

 

团队成员钱敏杰副教授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瑞典厄勒布鲁大学Åke Strid教授为通讯作者,瑞典厄勒布鲁大学为该论文的第一单位,海南大学为第二单位。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93/plphys/kiab262

3. Horticulturae

1在题为“Characteristics of Mango Leaf Photosynthetic Inhibition by Enhanced UV-B Radiation”的论文中,作者对台农1芒果树进行了96 kJ/(m2·d)剂量的增强UV-B辐射处理,发现增强UV-B辐射处理降低了果树的产量和果实的可溶性糖、糖酸比、维生素C、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但增加了叶片叶绿素a/b值、光合色素含量、希尔反应活力、光化学猝灭系数和 Rubisco活性,并抑制Rubisc大亚基)编码基因(RbcL表达。该研究为未来制定杧果抗增强UV-B辐射逆境栽培技术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团队已毕业硕士研究生王红(目前在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工作)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团队成员周开兵教授为通讯作者,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该论文的第一单位,海南大学为通讯作者单位。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3390/horticulturae7120557

2在题为“Analysis of Light-Independent Anthocyanin Accumulation in Mango (Mangifera indica L.) ”的论文中,作者首次报道了芒果上一种新的花青苷积累模式:非光依赖型,即芒果果实在套袋情况下依然可以变红着色。作者比较了‘Ruby’‘Sensation’两个品种在套袋后的着色情况,发现‘Sensation’在整个套袋过程中均无法着色,而‘Ruby’在盛花后120天被检测到有花青苷积累,并且花青苷的主要组分为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套袋抑制了花青苷合成重要结构基因MiUFGT1MiUFGT3和调节基因MiMYB1的表达,但这三个基因在‘Ruby’套袋果实的表达量要高于‘Sensation’,可能是造成‘Ruby’果实非光依赖型花青苷的主要原因。该研究为将来选育易着色的红色芒果品种奠定理论依据。

 

团队在读硕士研究生施斌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武红霞研究员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团队成员钱敏杰副教授、周开兵教授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高爱平研究员分别第一、第二和第三通讯作者,海南大学为该论文的第一单位。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3390/horticulturae7110423

 

 

 

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农业农村学院、乡村振兴学院)
  • 院长邮箱:miao@hainanu.edu.cn  书记邮箱:yuxd@hainanu.edu.cn
  • 联系电话:0898-66279257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大学 邮编:570228
  • 美工支持/中旗网络
  • 海南大学